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今天是: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11:03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最新动态
广东民营经济领域“新春第一会”发出倡议——以科技创新之进 拓产业创新之路
发稿时间:2024-02-28 供稿:南方日报

    在广东省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动员部署会上,围绕“激发科技新动能,助推产业新优势”主题,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作政策宣讲,相关高校、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代表作交流发言。

  现场,省工商联发布了《广东省民营企业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倡议书》(下称“倡议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倡议广大粤商要进一步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精准对接,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把创新真正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政策加力激发民企科创活力

  民营经济发展“枝繁叶茂”,离不开政策组合拳。动员部署会上,省工商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各地市工商联频频“出招”,争做服务民营企业的“店小二”。

  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各级工商联立足实际需求,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稳定发展。会上,省工商联商会正式成立科技服务委员会,并聘任21位院士专家为科技服务首席科学家。省工商联主席陈志列表示,省工商联搭建经济服务平台、链接专业资源,为广大民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精准对接,走好产学研协同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机遇。

  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与深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刘俊琳与会交流发言时,不约而同提到了分类引导、扶优育强。

  在广州,针对腰部企业、成长型企业、年轻一代企业的不同发展特点,广州市工商联分别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锐企业培优、“新穗商培养工程”等一系列计划,充分调动民营企业主动性和主体性。在深圳,立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研发投入占比高、城市创新活力强等优势,深圳市工商联坚持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形成了一批产业科技相融合的典型案例,提供了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深圳模式”。

  民营经济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需要多个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把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

  为此,省科技厅将在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集群、支持企业开展产业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四链融合”良好创新生态等领域继续发力,支持企业申报或参与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民营经济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才能充分迸发经济创造活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有根表示,省工信厅将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2024年计划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进一批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大型产业集聚区、省级产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做好精准扶持和优质服务,新增认定一批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夯实广东制造业的“家底”。

  引金融“活水”赋能产业

  省工商联(总商会)与省科技厅等科技部门及有关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倡议企业“乘势而上”,与科学家精准对接,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卫青介绍:“学校深化‘区域+行业产业+大学’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60余万毕业生80%扎根湾区。”

  同时,学校以国家级、省部级平台为依托,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和高能级平台,推动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驱动模式。

  写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要发挥好金融“活水”作用。

  当前,广发证券已参与设立了30只产业基金,合计规模249亿元,引导风投、创投等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广发证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周锡太表示,将加强对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仿生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部署研判,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服务。

  如何推动金融与企业转型的“双向奔赴”?“发挥资本中介功能和投融资枢纽作用,将有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布局。”周锡太说:“此外,我们还将助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促进传统产业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倡议书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向空天、深海、微观、虚拟空间探索拓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广东企业以创新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上,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公司总裁陈健民分享企业的“转型路”,由一家从事建材贸易的小公司到如今在科技板块年投入达到百亿元,企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成功实现向科技产业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广东企业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们继续立足新能源材料发展方向精耕细作,加快推进向新型锂电池、钠电池、新型储能、太阳能等产业前沿材料、高端装备、新兴技术工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加快技术及工艺迭代更新。”会上,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发言。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管理,到产品加工、物流运输……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管理全链条。思谋科技总裁谢佶隽介绍,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创新者,企业将继续立足广东,以前瞻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工业实践经验等,帮助产业端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