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今天是: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00:59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最新动态
2022年银行业经营稳健风险可控 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发稿时间:2023-02-21 供稿: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深入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2月15日,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59.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速23.6%。

  在持续加强金融服务的同时,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从市场较为关注的不良率和资本充足率情况来看,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指标一降一升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不良率逐季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稳定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市场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79.7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75.6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1万亿元。

  分季度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季降低,从2022年一季度末的1.69%降至四季度末的1.63%。谈及不良率下降的驱动因素,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不良率逐季稳步下降,一方面受益于银行体系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总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银保监会督促银行业加大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和高风险机构处置积极有序推进,存量不良资产积极化解,增量不良生成企稳。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11.9万亿元,超过此前12年处置的总量。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处置2.7万亿元。

  “近几年,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连续几年均超过3万亿元,整个银行业核销掉较多存量不良资产,这是不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贷款余额不断增加,新生成不良增速慢于新增贷款增速。两方面共同作用,促使银行业不良率明显下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由此来看,去年银行业不良风险压力有所下降。

  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的拓宽也同样值得关注。在首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开展近两年后,近期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落地,部分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也被纳入试点机构范围。业内专家表示,此举进一步丰富了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政策工具箱,对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能、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积极意义。

  可以预见,为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风险,未来银行业仍要严控不良新增,充分计提拨备,加大处置力度。“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将得到边际改善,不良压力有望取得较为明显纾解,不良率将继续稳中有降。”谈及具体原因,庞溟表示,一是伴随稳经济政策发力见效,宏观经济向上向好加快恢复的势头和房地产市场企稳的态势愈发明朗,将为银行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监管层面将继续督促银行业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处置力度;三是为增强经营稳健性、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银行也将积极化解不良风险。

  资本充足率上升需关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1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0%,较上季末上升0.10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4%,较上季末上升0.10个百分点。

  这既得益于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商业银行加大资本补充力度,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也有赖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四季度末,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33%,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6%,与上季末持平。

  “从数据来看,2022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有所上升,但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资本充足率差异客观存在,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仍存。”曾刚表示。分银行类型来看,2022年四季度末,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76%、13.57%、12.61%、12.37%。

  据了解,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其中,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为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近年来政策步伐有所加快,比如,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市场表现看,近年来,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工具渠道有所拓宽,但相较于大型银行,部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能力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受限、永续债及优先股等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补充核心资本难等方面。

  “在资本补充压力增大、资本补充能力受限的背景下,下一步,仍要强化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支持,积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曾刚表示,建议适度降低金融市场工具发行门槛,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通过公开上市、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另外,对于经营业绩不佳的中小银行,则要加快推动改革重组,改善经营能力,为资本补充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