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社会传递出时不我待的强烈信号。各地各部门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财经大视野·向上突围——2023年经济开局观察”系列报道,采访企业家、经济学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解读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坚定奋进信心。敬请垂注。
商厦店铺人头攒动,工厂车间热火朝天,重点工程提速冲刺,这是当下全力“拼经济”的见证。刚刚公布的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物价、金融等多个先行性指标“飘红”,是中国经济呈现明显恢复势头的直观体现。
订单忙起来,消费旺起来,信心强起来。无论是生产和需求端的明显回暖,还是市场主体及国内外机构的预期增强,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阵阵“暖意”。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在采访中表示,经济数据“开门红”展现中国经济出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当前市场信心将稳步修复回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回稳走强。他们建议,抓住“开门红”,确保“全年红”,各地要将全面促进消费和提振信心作为发力点,强化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复苏信号持续增强
东莞将2023年确定为“招商年”,“全员招商”力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破千亿元;珠海谋划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510个重点项目蓄势待发;惠州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恒力(惠州)PTA项目等超百亿“巨无霸”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正在崛起……进入兔年,广东掀起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拼经济热潮。
在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浙江、安徽、吉林等地方政府以召开“新春第一会”等形式,向新一年的发展发出“动员令”,以期赢得“开门红”。“各级政府的‘新春第一会’表明了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好转的进取态度。”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立下军令状、强调“开局即决战”、力争一季度“开门红”……各级地方政府的举措彰显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急切心情。
“从地方政府2023年设置的GDP目标来看,所有省市2023年目标增速均高于2022年实际增速。”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程实指出,各地的GDP目标范围在4%至9.5%。
在“拼经济”的带动下,陆续公布的各类经济数据频现“开门红”:
——订单忙。1月份,中国新订单指数为50.9%,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景气水平均有所改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重返扩张区间。
——通行畅。春节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2%;
——消费旺。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电影票房67.58亿元,位居我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
——预期强。1月信贷、M2(广义货币)均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开始增多,贷款意愿在上升。
开年数据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影响深远。经济学家们如何通过开年看全年?
“2023年经济开局良好。”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接下来随着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回归正轨,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增强。
国科龙晖基金董事徐彪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度过了疫情时期最困难的时刻,政策上重启经济发展,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经济发展有望整体出现渐进式复苏。
“中国经济正走出谷底,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都会好转。”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随着疫情达峰,居民生活半径好转,消费和服务业景气度将显著抬升,预计2023年实际GDP增速达到5.6%左右。
尽管许多高频指标尚未回复至疫前水平,但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认为,经济将在一季度调整后,从二季度开始出现显著反弹。
高质量发展更值得期待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国内经济霾开雾散、冬尽春来。但从全球看,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考虑到现实情况,即使是5.5%以上的增长目标,其实现仍然需要宏观政策全面和有力的支持。
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哪?
重大项目仍是“稳”的“压舱石”。从各地新春“第一会”的具体部署可洞悉,这是今年地方稳经济的重点、着力点。“参考各地新春第一会,项目建设仍是稳增长关键抓手。”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重大项目仍是2023年投资的“发力点”。她表示,今年需要基建这一确定性抓手护航,基建将前倾发力稳增长。
以广东省为例,今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额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投向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三大行业。眼下,南粤大地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复工复产,掀起开年建设新高潮。
“进”的动力则是消费。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以广州酒家为例,除夕至正月十五,广州酒家营业额合计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超40%,该酒家负责人表示:“线下业绩增长势头强劲、再创新高,开门红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认为,居民三年以来积累的超额储蓄对于消费、房地产、金融资产配置都会是有力的支撑。
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阶段性变化被学者敏锐捕捉到。徐彪认为,中国由内生增长取代外生增长,消费取代基建、地产和出口,“本轮经济修复的结构将史无前例,以居民释放被压抑的消费和购房需求为主”。
但消费动能的走强有季节性因素,仍需政策呵护。董琦认为,未来的消费改善,仍然需要促消费政策的进一步发力。
相比经济发展的“量”与“速”,经济学家们更关注发展中的“潜力”。
“多地已召开会议来部署今年的经济工作,整体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李奇霖表示。
在董琦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将会比经济增长的速度变化更加值得期待,他认为:“中高技术产业占比将在政策推动下出现一轮快速上升的周期。”
在各地的“新春第一会”中,“制造业”是关键词,“新一轮向上的力量”被经济学家们关注到。郭磊认为:“本轮扩大内需战略大概率会托基建、稳地产、扩制造业,即稳住固定资产投资存量,并把制造业当作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的主要抓手之一。”
新型扩内需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特别是新能源、数字经济、芯片等领域,大量的支持性产业政策将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景气。”董琦如是表示。
郭磊进一步研判:“广东是中国经济重镇之一,汽车、计算机通讯电子等高端制造行业都是支柱产业,2023年广东经济亦有望在总量增长和结构升级上更进一步。”
政策“暖风”接续提振信心
2023年,各地“拼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如何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
在经济学家的回答中,“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是两大关键词。
程实表示,应在促消费、扩投资两方面发力,同时注重巩固产业比较优势与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李奇霖进一步指出,地方政府发展和关注的重点应是提振消费、产业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基本民生、区域重点项目建设等。
无论是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发展信心都是关键所在。“信心是第一位的。提振信心让民间资本敢投资,让老百姓敢启动大宗消费,提升地方经济活力。”徐彪认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首先是营造“敢创业、敢消费”的氛围。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切口。李奇霖表示,提振消费应处在各地稳增长政策中的重要位置。充分激活消费“引擎”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条件、创建消费场景。
更深层次地提振消费信心,需要让消费者有稳定的就业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徐彪表示,广东要结合地方优势,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民生,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同时从教育、医疗、文化等多角度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回暖的市场为企业稳定生产预期和提振了信心。春节假期结束后,广东优聚实业有限公司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该公司行政总监江平拟招工以满足生产需要:“一开年,公司就收到了300万港元的订单,今年有信心实现年产值新突破。”
提振信心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徐彪看来,地方政府在旧产业升级上既要结合地方产业优势,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此同时,大力改革,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优化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给予企业更多优惠政策。
李奇霖进一步认为,减税退税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还需要从就业、投资、消费等不同领域宏观调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