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过去十年,我国形成了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覆盖了信贷、保险、债券、股票、外汇等领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金融进一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强化支持力度。
在“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下,要把为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需要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是近年来少数坚持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稳国际收支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前提下,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需要进一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此外,在政策层面,还需继续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支持力度,健全金融机构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需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内容,均是接下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例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因此,银行机构需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又如,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保险机构要稳步扩大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加快发展种业、大豆和油料作物保险,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提高农业农村自然灾害保险保障水平。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适时优化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大支持。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应成为接下来金融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事实上,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已显示出成效。比如,为了缓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面临的资金困难,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为上述群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过4万亿元;又如,今年起正式实施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通过允许专业科技保险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计量,引导其更好地服务科技领域,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已支持保险公司为科技领域多提供风险保障21亿元。
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还需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抓好抓细已出台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加强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强化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金融供给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多措并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体现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举措,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我国金融业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