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5月9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专家认为,复杂形势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加法”将成为货币政策加力的重要体现,可能有更多领域被纳入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随着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并带动贷款市场利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有所上升。降融资成本的效果有所显现。此外,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较快释放后,保持基本稳定具备一定的支撑。
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
报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运用。
近期,专项再贷款连续扩围、加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以及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
此外,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透露,人民银行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大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减少收费、惠企利民,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二季度可能将出台类似2020年的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计划,更多领域将被纳入定向支持范围。
在稳物价方面,报告指出,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报告提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从实际情况看,报告介绍,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叠加4月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等因素,有望推动5月LPR报价下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
此外,在房地产方面,报告明确,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后续可能有更多城市调整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及按揭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缓解居民购房成本压力。商业银行有动力进一步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
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
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引起市场较多关注。报告强调,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保持外汇市场正常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报告梳理,2018年至2021年我国外汇市场973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485个交易日升值,有487个交易日贬值,有1个交易日持平。
“近期美元指数快速冲高,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仍属汇市正常波动过程的一部分,且贬值幅度并未明显超过美元升值幅度。另外,市场指标显示,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未见明显抬头。”王青说。
近期,人民银行通过加强预期管理、增加外汇供给等多种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决定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此举将释放外汇流动性,改善外汇市场供求,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平抑市场短期波动。
展望后续,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人民币汇率急速贬值压力得到较快释放,后续保持基本稳定有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