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全国促进就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提出三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其中,《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十三五”制定了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有确实保障,也基本上能够适应“十三五”时期就业的主要需求。
高技能人才总量将达5500万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等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00万人脱贫。
此外,服务业从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将不断提高,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0%以上,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我国已连续多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任务。人社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连续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200万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400万人。
对于此次《规划》中所定的目标低于“十二五”时期的实际完成情况,苏海南认为,“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实现就业人数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肯定能做到,也给超额完成既定目标留有较多余地。之所以比“十二五”实际达成的数量稍微降低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十二五”时期可能有所放缓。
《规划》同时要求,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适应就业形势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约1.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5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达到32%,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状况有效缓解。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难点
针对促进就业,《规划》提出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能力;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等。
《规划》强调,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兜住民生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根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的走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
苏海南认为,“十三五”时期,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刷新纪录的状况可能还会保持,现在需要读大学的后备生源数量依然很大。“十三五”时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
对此《规划》提出,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此外,针对重点群体的就业保障,《规划》进一步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高度重视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做好特定群体就业工作。
为保障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规划》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切实履行好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职责,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跟踪调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本规划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