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小贷出路不是村镇银行而是金融公司
发稿时间:2012-07-19 供稿:
“小贷公司发展的下一步不是村镇银行,而是金融公司。”7月1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第三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上的这一表态,无疑让那些以为可以华丽转身为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半个月前在“2012陆家嘴(11.93,0.41,3.56%)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村镇银行在经营若干年之后,根据运营状况、管理状况的需求,银行可以减持甚至全部退出村镇银行”的表态刚刚被业界解读为:小贷公司将有望变身村镇银行。
一贯快言快语的吴晓灵称,小贷公司要变身为村镇银行进入银行业竞争并非易事,发展为金融公司的前途比做村镇银行更稳妥。“吸收公共存款的机构要格外审慎,吸收公共存款的经营难度要比玩自己的钱难度大得多。”
小贷期待变身“银行”
“做金融公司就意味着依旧不能吸收公众存款,那我们的融资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一直寄望于进入银行业的河北省石家庄一家小贷公司的赵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我国小贷公司以每年1000多家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5月份,已有小贷公司5172家,贷款余额为4700亿元。而资金来源一直是困扰很多小贷公司的主要问题。
针对1∶0.5的融资杠杆率偏低的问题,吴晓灵明确表示,各地政府都在帮助放宽未来出台的法规,不远的将来肯定是两倍。“政策是逐渐给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大家现在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情。”
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前国开行副行长刘克崮则认为,目前小贷公司1∶0.5的融资杠杆比例仍有充分运用的空间。“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小贷公司资本金和外部融资的比例平均仅1∶0.1多一点,距离1∶0.5还有一定的空间。”
不过,对于融资杠杆比例的放宽,业界并不欣喜。
赵经理表示,融资杠杆放开到两倍,对其帮助不是很大,“融资杠杆的调整与我们的发展很难匹配,还是会受制于这个问题。”赵所在的小贷公司是依托于房地产和做石油的企业背景成立的,看中的是未来的战略资源和客户资源。而自有资金成本和人员成本高企,“眼下的利润点并不如预期那么高”。
赵经理说,成立小贷公司之初,就是希望能成为村镇银行。“和金融公司相比,我们未来还是倾向于成为一家自己主导的村镇银行,不希望大银行来控股。我们有监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全可以做银行经营。或者不叫村镇银行,但有变通的方式来实现村镇银行的功能。毕竟做银行在各方面自由度要大得多。”
甘肃一家成立一年的小贷公司客户经理郭效芳也告诉记者,在资金运用方面,小贷公司甚至比大银行更有优势,“我们放贷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会更谨慎更小心去规避风险。但对银行职员来说,放贷只是个数字,上边批了就放了,没有那种谨慎感,如果能够转制为村镇银行,每一笔融进的资金都这样去运作,那我们的优势就会更强。”
尚存三大挑战
今年以来,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逐渐迎来政策曙光。2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允许有条件的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是1.5%,民营企业是3.14%,小贷公司则为7.79% (今年5月份全国小贷公司数据)。可期待的金融牌照、丰厚的回报,让商业资本急功近利地蜂拥而至。自温州金改方案获批以来,至少已有13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或增资小贷公司。
以友阿股份持股90%的长沙芙蓉友阿小贷公司为例,去年营业收入达到4071万元,而营业成本仅为83.69万元。
为获得更多回报,单笔小额贷款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记者了解,部分东部地区小贷公司单笔放贷额度可达上百万元。
吴晓灵直言,“中国不缺少全国性的银行,中国最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在社区为群众、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吴此前也曾多次提出,为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贷公司借贷市场;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吸收小额存款、且能够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
“小贷公司应该定位为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吴晓灵看来,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面临着存款公信力、贷款的掌控能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挑战。“国有大银行是国家的信誉,股份制银行有实力,农信社有几十年在农村的积累,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让一个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困难可想而知。另外,小贷公司能够分析财务不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测算它的现金流量,但却未必能够测算好一个财务规范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因为,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则是另一套技术。”吴晓灵坦言,小贷公司想变成村镇银行,在银行业领域竞争,并非易事。
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杨少俊半个月前在“2012陆家嘴(11.93,0.41,3.56%)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村镇银行在经营若干年之后,根据运营状况、管理状况的需求,银行可以减持甚至全部退出村镇银行”的表态刚刚被业界解读为:小贷公司将有望变身村镇银行。
一贯快言快语的吴晓灵称,小贷公司要变身为村镇银行进入银行业竞争并非易事,发展为金融公司的前途比做村镇银行更稳妥。“吸收公共存款的机构要格外审慎,吸收公共存款的经营难度要比玩自己的钱难度大得多。”
小贷期待变身“银行”
“做金融公司就意味着依旧不能吸收公众存款,那我们的融资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一直寄望于进入银行业的河北省石家庄一家小贷公司的赵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我国小贷公司以每年1000多家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5月份,已有小贷公司5172家,贷款余额为4700亿元。而资金来源一直是困扰很多小贷公司的主要问题。
针对1∶0.5的融资杠杆率偏低的问题,吴晓灵明确表示,各地政府都在帮助放宽未来出台的法规,不远的将来肯定是两倍。“政策是逐渐给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大家现在一定要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情。”
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前国开行副行长刘克崮则认为,目前小贷公司1∶0.5的融资杠杆比例仍有充分运用的空间。“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小贷公司资本金和外部融资的比例平均仅1∶0.1多一点,距离1∶0.5还有一定的空间。”
不过,对于融资杠杆比例的放宽,业界并不欣喜。
赵经理表示,融资杠杆放开到两倍,对其帮助不是很大,“融资杠杆的调整与我们的发展很难匹配,还是会受制于这个问题。”赵所在的小贷公司是依托于房地产和做石油的企业背景成立的,看中的是未来的战略资源和客户资源。而自有资金成本和人员成本高企,“眼下的利润点并不如预期那么高”。
赵经理说,成立小贷公司之初,就是希望能成为村镇银行。“和金融公司相比,我们未来还是倾向于成为一家自己主导的村镇银行,不希望大银行来控股。我们有监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全可以做银行经营。或者不叫村镇银行,但有变通的方式来实现村镇银行的功能。毕竟做银行在各方面自由度要大得多。”
甘肃一家成立一年的小贷公司客户经理郭效芳也告诉记者,在资金运用方面,小贷公司甚至比大银行更有优势,“我们放贷使用的是自有资金,会更谨慎更小心去规避风险。但对银行职员来说,放贷只是个数字,上边批了就放了,没有那种谨慎感,如果能够转制为村镇银行,每一笔融进的资金都这样去运作,那我们的优势就会更强。”
尚存三大挑战
今年以来,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逐渐迎来政策曙光。2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允许有条件的小贷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是1.5%,民营企业是3.14%,小贷公司则为7.79% (今年5月份全国小贷公司数据)。可期待的金融牌照、丰厚的回报,让商业资本急功近利地蜂拥而至。自温州金改方案获批以来,至少已有13家上市公司宣布投资或增资小贷公司。
以友阿股份持股90%的长沙芙蓉友阿小贷公司为例,去年营业收入达到4071万元,而营业成本仅为83.69万元。
为获得更多回报,单笔小额贷款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记者了解,部分东部地区小贷公司单笔放贷额度可达上百万元。
吴晓灵直言,“中国不缺少全国性的银行,中国最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在社区为群众、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吴此前也曾多次提出,为促进信贷市场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小贷公司借贷市场;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吸收小额存款、且能够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
“小贷公司应该定位为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吴晓灵看来,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面临着存款公信力、贷款的掌控能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挑战。“国有大银行是国家的信誉,股份制银行有实力,农信社有几十年在农村的积累,如果没有银行入股的背景,让一个农民到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存款困难可想而知。另外,小贷公司能够分析财务不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测算它的现金流量,但却未必能够测算好一个财务规范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因为,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则是另一套技术。”吴晓灵坦言,小贷公司想变成村镇银行,在银行业领域竞争,并非易事。